第938章 暗中议和,火器之事(2/4)
是抽调各地驻军围剿流贼,怕是要浪费一月或数月时间。而抽调延绥等三镇兵马,则是无需浪费太多时间。”
“皇上,微臣也认为周大人的建议甚好!”礼部尚书傅淑训也赞同道。
而后,又有兵部右侍郎张伯鲸、户部尚书李侍问、刑部尚书刘泽深等内阁大臣站了出来,表示赞同周延儒的建议。
“诸位大人,这万万不可,延绥等三镇兵马可是防备鞑虏入侵......”陈新甲丝毫没有退缩,坚持反对着周延儒等人的建议。
至于陈新甲为何会这么坚决的反对,那自然是因为他知道崇祯皇帝的心思。
如果是抽调其他边镇的兵马,自然没有什么问题的,可若是抽调延绥镇兵马,那崇祯皇帝必然不会同意。
至于其中缘由,陈新甲知晓的很是明白。
因此,陈新甲为了迎合崇祯皇帝的心思,才坚决反对周延儒的建议。
听着暖阁内一众阁臣们的争论,崇祯皇帝最终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只是挥手道:“诸位爱卿,此事暂时商议到此,你们都退下吧!”
“陈爱卿,你先留下来。”
看着崇祯皇帝满脸疲倦的神色,一众内阁大臣们只好拱手作揖,应道:“是,皇上。微臣告退!”
临出门时,周延儒还眼含深意的看了一眼陈新甲。
........
待一众内阁大臣们都走后,崇祯皇帝并没有说话,陈新甲也恭敬的站在原地。
场面很是安静,似乎连心跳都听得清楚。
良久,崇祯皇帝突然道:“陈爱卿,东虏向我大明求和之事,你觉得有几分可靠?”
东虏求和!
陈新甲心中一惊,不明白皇上怎么突然谈论起这个话题。
其实在二月初时,奴酋多尔衮向大明求和的文书,就已经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案桌上,满城文武都知晓此事。
但当时的崇祯皇帝并没有理会,也根本没有在乎。
可是现在,崇祯皇帝竟突然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