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五百八十七章 科举 (上)(3/5)

第五百八十七章 科举 (上)(3/5)

是被举荐出来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自然是能不管就不管,能推脱就推脱,生怕沾染上了因果。

    原本这些事情,应该是有国相,国傅以及他们的幕僚们处置。

    可之前来中山国的时候,天子还没有指派任命。

    现在名声鹊起被关注后,天子反倒是更加不派人了。

    常侍郎赵偃原本也该处理公务的,可他随着李云泽一起出征定襄郡去了。

    所以结果就是,李云泽一回来就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各种卷宗文档。

    毫不夸张的说,在纸张大规模普及之前,这些一捆捆卷宗文档的竹简,是真的堆满了房间。

    看着满满当当的竹简,李云泽此时的表情,简而言之就是一言难尽。

    他没有多说什么抱怨,仅仅是嘱咐随行的赵偃“掌灯,再给本王送夜宵来。”

    坐在案几后面,摊开竹简开始处置公务。

    凭借他无与伦比的丰富经验,以及来自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历练,大大小小的各种事务,处置起来真的是得心应手。

    处置好的竹简被迅速送出去,房间内的竹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下降。

    当天边破晓,公鸡打鸣的时候,李云泽终于在最后一份盗狗案的竹简上写下‘依照大汉律,狗肉铺主以盗窃论处’后,将竹简递给一旁黑了眼圈的赵偃,长长的伸了个懒腰。

    等他起身准备去吃早饭的时候,却是见着幕僚文吏又送来了几大盘的竹简进来。

    李云泽重新坐下,看着摆放在自己面前的竹简,伸出手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

    “这样不行,我得招募大批人才,还要改了这该死的举荐制!”

    地方官的不作为,让李云泽很是不满。

    他明白内里的真正缘由,就是源于举荐制。

    举荐出来的地方官,基本上都是本乡本土的,自然是能不管事就不管事。

    想要从根源上改变这个问题,就得将坐官改为流官。

    至于说如何更改,历史书上早就写的明明白白的了。

    科举!

    科举好不好?

    当然好了,相比于被垄断的举荐制来说,科举的好处完全是碾压性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