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蔡确陛辞荐元老(2/5)
太后之后,通见司才会开始运转。也是在那个时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才会带着新君,在大内迎阳门下,接见群臣,并开始依制度,拒绝群臣请求听政的奏请。一直要三次推辞之后,才会开始正式听政。趁着这段时间,每一个御史,都在极尽可能的在市面上,搜集和打听,有关王珪过去的事情。恨不得将他小时候在床上尿床的事情也给翻出来。而且,大多数人,根本懒得去辨别真伪,听到就写上去。御史嘛,不就是这样?风闻奏事,就是他们的职责!可从来没有人说,要他们分辨真伪虚实。那是朝堂诸公和官家的事情!于是,王珪根本不知道,他正在面对什么?王珪更不会知道,因为他自己蠢,说了那样的话,被御史们抓住了把柄。所以,他反倒成了李宪的挡箭牌——有一个‘阴持两端,不顾大义’的宰相挡在前面。还有谁会去关注,李宪去年奏报不实那点小事情?……隔日,元丰八年,三月庚子(初七)。赵煦醒来的时候,向太后身边的内臣,严守懃就已经在御前的帷幕外等着了。“大家,太后娘娘,命臣来告知大家:都堂已经集议,因左相告罪在家,闭门不出,拟以右相蔡确为山陵使,即日陛辞,先行前往河南府,为大行皇帝,勘探帝陵、发掘地宫、建造神道!”赵煦点点头。蔡确充任山陵使,这就意味着,在王珪基本确定罢相的现在。蔡确也将在完成山陵使的任务后,必须请郡出知。这样,朝堂上的三省两府,一下子就空出了两个宰相的位置。而围绕这两个萝卜坑,必然引发朝野内外的争夺。“为我更衣吧!”赵煦说道。立刻就有着女官上前,服侍赵煦穿着。这些女官,有一半是赵煦庆宁宫里的,另外一半,则是向太后亲自在坤宁殿里选的。都是服侍了向太后十多年,信得过的女官。趁着天子更衣,严守懃继续按着向太后的嘱咐,与天子汇报着朝堂上的事情:“此外,今日三省集议,委任閤门通事舍人宋球,赴北国告哀!”赵煦嗯了一声。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自澶渊之盟后,辽宋两国,已经大体维系了数十年的和平。两国交往,也形成了制度和惯例。不止每年,都会互遣使臣,祝贺彼此君主的新年、圣节,也会彼此祝贺对方的太后、皇后圣节(假如有的话)。此外,双方还会互相通告彼此的大事。譬如帝崩、新帝即位,立后、立太子等等。在礼数上,两国之间,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换上丧服,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