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文彦博:我确实是老了!(2/5)
。可惜,他在现代留过学。而且还是在国内顶尖的宋史研究专家门下求学。各地博物馆、图书馆,没有少跑。很多细节,也都听老师讲过。自然,只是一看被弹劾的人的名字,再看弹劾的人的名字。他就已经知道了这些人的意图。“这是要在往党争方向引呢!”“真是好大胆子!”赵煦别的事情,可能还能容忍。可,若有人要在朝堂里搞风搞雨,掀起党争,那他就不会客气了。赵煦放下弹章,对着冯景勾勾手。冯景立刻来到他面前:“大家有何吩咐?”“母后如今何在?”赵煦问道。“回禀大家,臣听说,今日太后娘娘在保慈宫里,与诸位先帝妃嫔闲聊。”“皇太后、林贤妃、刑贵妃、武德妃等皆在。”“哦……”赵煦点点头,对他吩咐:“汝且去保慈宫传话,便说今日天气不错,我欲请母后来福宁殿赏花。”“诺!”目送着冯景远去的身影,赵煦咧起嘴来。“吕陶吕元均啊……”“倒也不奇怪!”这一位,是三苏的同乡、好友,乃是皇佑四年的进士。在旧党之中,是出了名的头铁,也是一位标准的清流。这个人的才华是不错的。熙宁年间,中过制科呢!须知,在大宋,进士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成就。这就是制科,制科的难度,不用多说,能考上的都是学术、才干上上之选,大宋立国以来,迄今制科中者不过三十人。其中一人,就在如今的都堂上——左相、申国公吕公著。诸如苏轼、李觏这样的大文豪、大学者,也都是制科进士。这位吕陶,自不一般。而赵煦知道一个细节,昔年,举荐吕陶参加制科的人,名叫:祖无择。这一位是嘉佑元老,资历几乎都快赶上文彦博了。当年的古文复兴运动,祖无择积极投身其中,倡导学校,大兴教育。于是名动天下,享誉四方。若无意外,他早已进入三省两府,甚至足可成为像司马光、吕公著的元老。那么,为什么祖无择没有成为司马光、吕公著呢?答案是——他被王安石抓住了鸡脚。贪污!腐败!结党!一击三连,祖无择名声尽毁,贬为忠正军节度副使——在大宋,一个待制重臣,被贬某某节度副使,基本就是宣告天下:这个人罪证确凿,而且皇帝很生气,只是看在士大夫的体面上,才没有重罚。而跟着祖无择一起消失在朝堂上的还有自大宋开国以来的两个陋习。一个是,翰林学士给人写拜除制词的润笔陋规——旧制,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写内外制词,都有润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