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晋末长剑> 第一百章 制度(4/5)

第一百章 制度(4/5)

有了长足的进步,再用西汉时的政策来统治就不合时宜了。回到拓跋鲜卑这件事,其实颇多借鉴之处。邵勋想了一两天,已经有点方案了。两汉时期的手段现在多半无效了,但后世其他朝代失败的手段,此时却不一定没用,而当时成功的手段,此时却也不一定能成功。说白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时代风貌。时代是由人和人的活动组成的,这些人认可的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方式、为人处事的习惯以及生产力水平,共同影响了时代走向。任何政策都必须基于这点来制定,生搬硬套必然会出问题。“渊源。”邵勋看向殷浩,问道:“你可有何建议?”殷浩张了张嘴,最后只说道:“而今当以攻取平城为要。”邵勋大笑,道:“此言不差。”殷浩脸有些红,他不笨,知道自己讲了正确的废话。“不过昨日你讲了一件事,我深以为然。”邵勋说道:“自晋阳北出,要么荒无人烟,要么全是心思叵测的胡人,虽然我步步为营,每隔数十里筑一城,囤积军资粮草,但还是有些危险了。一旦有人起了歹心,想把我留在这里,未必没有机会,全看他敢不敢了。”殷浩闻言,心中振奋。他昨天就说了,若王氏铤而走险,与贺兰蔼头勾结,则——内有乌桓叛乱,围剿转运军资粮草的役徒,搜杀放牧牛羊马匹的辅兵,粮道立断;外有索头铁骑自盛乐大举南下,威胁阴馆乃至雁门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军心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届时梁王只能自平城撤军,急匆匆回返,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局势会变成什么样,没人敢保证。甚至于,如果屯于平城附近的降顺乌桓人、鲜卑人突然叛乱,偷袭王师呢?这更加棘手。殷浩是记室督,在平阳接触了很多战场上的消息,越想越急,故向丞相庾琛建言,借押送一批军资的机会抵达平城,当面陈述。邵勋不认为现在就会发生这种事,毕竟王氏不是脑残,与贺兰蔼头合作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被人家吞并。但他也接纳了殷浩的建议,决定对王氏好一点、温柔一点,把危险掐灭在萌芽状态。女人控制情绪的能力没男人强,小心一点没错的。另外也是考虑到王氏没法有效控场,一些人表面上投靠了她,实际上暗中与贺兰蔼头勾勾搭搭,不可不防。“我已令刘闰中率五千骑西行,屯于马邑。”邵勋说道:“陈有根亦遣部分人马西行,后路无忧之后,便可安心攻城了。”说完这句话,黄正来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