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宣城(2/5)
而此时的宣城县外,已然大军云集。
刘超没有亲来此处,宣城内史陶馥接替了指挥。
说是大军,其实不过两万人出头罢了,分成三个军寨,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围拢过来,至于西面则是庐江(今青弋江)。
城东为陶家军,人数最多,超过八千。
城北还是陶家军,不过却是秣陵陶氏的分支宛陵陶氏,一共七千兵。
城南则是许氏、葛氏两家合兵五千余。
不是凑不到更多兵了,而是丹阳、吴兴还在大战,普廷连入援的会稽、吴郡兵马都抽调过去了,不可能往这个战场分派多少人手。
司马冲部亦不在,因为山越宗帅后裔祖氏煽动叛乱,他硬着头皮上阵,带着五千人南下镇压。
山遐的兵马则沿着庐江挺进,先锋一部进至宣城县以西区域。
很显然,他们是想在庐江以西集结,先与梁军隔江对峙,稳住阵脚,然后再发动进攻。
梁军方面,宣城县内塞了四千人,基本都是纪氏丁壮。
城外屯有溃至此处的钱氏、孙氏杂兵三千多,外加约两千梁军,其中骑兵六百余。
双方在三月初五首次接触。
纪氏立功心切,主动进攻,为贼人所败。
晋军首战告捷后,也没急着进攻,开始扎下营垒,直至今日。
老实说,梁军有点耽搁时间了,但纪氏只想举宣城归正,却不敢主动向东深入三吴地区,双方意见难以统一。
直至今日,一切争论都停止了,因为晋人主动在旷野中列阵邀战。
很显然,他们不想攻城,更可能想赶紧打完回家。
正好,梁军也不想攻寨,更不想拖到湿热的梅雨季节。
双方不约而合,在宣城县东的一处平旷原野之中展开了会战。
纪世和之子纪成抹选了三千兵陈于正中,钱氏、孙氏残部位于左翼,一千四百氏羌兵位于右翼,稍稍居前,令整个阵型并不是那么平直,而带着些右凸。
对面的陶家几乎倾巢而出,七千人组成了一个厚实的锥形大阵,正前方三四百人皆身强力壮之辈,大盾铁铠、长枪劲弓,显然是精锐。
三通鼓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