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晋末长剑> 第二章 新差事(下)(2/5)

第二章 新差事(下)(2/5)

臣先仕慕容伪燕,为成周内史。王师大至,臣举众归义,后征发丁壮,转运资粮。郡中有一农户,以牛车挽粟,八月至襄平之时,牛不堪驱使,活活累死。老农伏地大哭,言死一牛如死一子。”

    “又有北平田舍夫某,自卢龙转运粮草至平刚,复至棘城,再至险渎。这还没完,八月中又被征发,自棘城运粮至平顶山城,回来后,勒令续运资粮至望平。此人怒甚,杀里正逃亡。”

    “如此类千里转输者不知凡几,倒毙于道途者数千,逃亡、受伤、大病者数倍之。此辈不曾军前冲杀,然伤损大矣。然东莱行营全靠海运,数月之间,船只沉没、搁浅不过十六艘,死者以百数。两相对比,殿下便知海运的好处了。”

    邵瑾一拍大腿,叹息起身。

    他负责过后勤转运之事,对崔焘所说之事有粗浅的了解。

    天下百姓,最怕的不是赋税,那个其实不高,怕的是徭役,而战争挽输又是徭役中最可怕的一种,有时限、数量要求,往往还要在部落括马、在城市征集车辆、在乡村搜罗役畜,一场残酷的挽输过后,人能不能完好无损地活着回来都不一定,更别说役畜、车辆了。

    他对底层百姓没有那么多共情。崔焘讲故事,他也就当故事一听,有感慨,但不深刻,因为他就没过过那种日子,没法有深刻的感受——父亲或许更能理解,但他真不行。

    但他也清楚过分消耗民力不可取,会影响朝廷的统治。

    所以,如果某件事能减少对民力的压榨,降低民间的怨言,他还是愿意做的。

    “孤知道了。”邵瑾说道:“若万象院、天工院所提之学说,所出之奇物,能有利于皇梁,有利于天下百姓,孤愿奏明天子,为诸学士请功。赏赐钱财、恩荫子弟乃至加官进爵,又有何不可?”

    “殿下英明。”范汪、崔焘二人齐声说道。

    邵瑾笑了笑。

    他不笨。父亲将这项差事交给他,目的为何,到现在已然呼之欲出了。

    也罢,他就在这上面多费些心思。

    有用的就多过问一下,没用的就先放着,日后再说。

    另外,他也听到了很多新见解、新看法,和以前所知不一样的东西,收获还是不小的。

    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