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双赢(1/5)
浑浊的泥塘之中,一群群赤膊丁壮正在疏浚淤泥。
天很热,阳光正烈,晒得很多人背上的皮肤都裂开了。
树荫之下躺了一地人,大概都是中暑的。
医者走来走去,嘴里念叻着「挖河也得等冬日枯水时啊」,然后摇头叹气,一一诊治病患一一事实上杯水车薪,大部分人等不到施治就死了,这便是役的可怕之处,只不过这次换成了俘虏。
挎刀持弓的武人集体坐在草棚前,一边擦汗,一边大口喝着水。
不远处还有人在挖坑埋户体,苍蝇飞来飞去,喻喻作响。
尸体有完整的,也有少了头颅的,至于头颅在哪,可以看看各自营区的栅栏。
这就是残酷而真实的治河工地,可不是仅仅只是想象中体力活而已,对民力的摧残极其巨大。
每天都抓逃,但每天都有人逃,
邵裕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大场面,骑马走了数里后,沉默不语。
就在此时,上游某处河段响起了巨大的轰隆声。
他扭头望去,却见水闸大开,浑浊的河水汹涌而下,使劲冲刷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细小河道。
有那么一瞬间,河畔的泥块尽皆崩解,草木纷纷摧折,被裹挟着向下游流去。
也不知冲刷了多久,水闸又慢慢闭合。
残存的河水慢慢流向远方,河道中的水位慢慢下降。远处集结了数千丁壮,观其形貌,多发鲜卑、乌桓之辈,此刻战战兢兢,脸色发白。
天地之威,没人能不害怕。
「河道裁弯取直。」广陵太守陈严凑了过来,解释道:「昔年魏文帝南巡至广陵,归去时船只大量搁浅,为吴人所获,便是此处了。」
邵裕点了点头。
他知道今年的一大任务就是修邗沟这一段河道,但没想到发动了数万人。父亲为了沟通南北,真是不遗余力。
但不修治也不行,这条漕运东线乃春秋时吴国开凿,历朝历代循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却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中间有些河段地势太高,导致水浅时不能通航,必须修建船闸。
当然,搞船闸也不能完全治本,最好的办法是动用全国民力,新开凿运河,但耗费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