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第67章 董必武(1/2)

第67章 董必武(1/2)

    董必武(1886一1975),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鄂西南早期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

    董必武青年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

    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工作委员会主任。1920年春,他创办武汉中学,作为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启蒙运动的基地;同年秋,与陈潭秋等在武汉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他代表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返鄂,负责建立和发展湖北共产党组织,任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中共湖北省委委员。

    1921年8月,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利用正在发展的湖北自治运动,派遣董必武以“湖北省自治筹建处代表”的身份前往鄂西,一方面完成国民党非常大总统孙中山“赴川联络军队,准备北伐”的命令,一方面了解鄂西情况,相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宣传活动。董必武偕同国民党人、军政府宣传委员詹大悲和王守愚、潘怡如、潘正道一行五人,赴四川请川军总司令刘湘出师“联湘援鄂”,驱逐军阀王占元。刘湘为了稳定四川及西南局势,防止曹锟、吴佩孚等北方军阀势力扩展到长江沿岸各省,同意“联湘援鄂”,共同出兵湖北,成立“鄂西自治军总司令部”,委潘正道为总司令,潘怡如为参谋长,董必武为幕僚长,刘湘自兼鄂军总司令,王守愚为总司令部顾问。

    同年8月中旬,董必武协同指挥鄂西自治军及援鄂川军共五个混成旅1万多人,进攻盘踞恩施的北洋驻军,拟经恩施向宜昌、沙市进攻。8月21日首克利川,再占恩施,迅即打下施鹤七县,直逼宜昌。取得芦林古渡战役胜利后,潘正道行营三游洞,将军队事务交由董必武负责。董必武亲临前线指挥,少数部队攻入宜昌,激战20多天。因吴佩孚援军赶到,鄂西自治军与援鄂川军退守恩施、利川、巴东野三关。董必武、潘正道、王守愚率部固守恩施,驻扎在恩施城的鼓楼街,负责指挥鄂西自治军和管理地方行政工作。1922年5月,董必武奉中共党的指示离开恩施返回武汉。

    虽然这次打击北洋军阀的军事斗争失败了,但董必武的鄂西之行团结和影响了潘怡如、詹大悲、王守愚、潘正道等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