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康仪斋(1/2)
康仪斋(1906-1954),湖北恩施人,地方社会贤达。
康仪斋自幼聪敏好学,爱好广博,民国十五年(1926)在恩施南郡中学毕业,民国二十年考入武昌艺专学习音乐,民国二十三年艺专毕业回恩施,受聘于恩施县立小学任教,民国二十五年任恩施县民众教育馆首任馆长,民国二十六年在恩施县政府财政科供职,任股长,民国三十五年初兼任红庙米厂厂长。
康仪斋自小酷爱艺术,悟性亦佳,3岁便开始临写晋、唐名家书帖,对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乃至汉隶魏碑,勤练不辍。他对音乐也特别偏爱,尤其喜欢京剧,不仅学会生、旦行当的表演,还能掌鼓、操琴伴奏。为遂其志,他邀约同伴徒步去武汉求学,考人武昌艺专学习,毕业后就职于恩施县立小学,教音乐与国文。他任县民众教育馆馆长时,为发挥民教馆职能,常组织书画展、演唱会、故事会、书画社、京剧社、南剧票友班、棋社、扬琴班等社团活动,宣传讲卫生、讲文明,反对吸食鸦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恩施许多京剧爱好者公推康仪斋承头,成立了恩施平剧”研究社。康出面从北京聘来一姓夏的兼职平剧教师,排练了《捉放曹》《玉堂春》、《二进宫》、《黄鹤楼》等戏,不定期对社会公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促进了恩施戏曲文艺的发展。1949年上半年,康仪斋以其扎实的书法功底所写的“要自由要民主要和平”、“反饥饿反剥削反压迫”(北大学生口号)两巨幅标语牌,立在再次西迁恩施的省府大门左侧老干训团处,字迹苍劲雄健,一时风传全城。同年11月,恩施解放,进川路过恩施的四野部队因慕其名,还专程请康为部队书写招兵广告。以后,恩施县人民政府、专员公署及“老万年”、“福兴和”、“李钧记”等大型招牌、商号均请康书写。其时,康仪斋书法名噪一方,请他写字者络绎不绝,他的字到处可见。康还藏有许多名帖名画,如姚勉之的水墨山水画,孙福田的画屏,左宗棠、尹寿衡的字帖等,解放后一并捐给了恩施县文化馆和恩施军分区文工团。
民国三十年,国民政府搞立法委员选举。湖北省政府将恩施、巴东、建始与宜昌的秭归、兴山划为一个选区,并只给一名立法委员指标,恩、巴、建即推举通晓中国文史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