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刘铮(2/2)
阅,评价为“很有水平”。
1977年夏天,刘铮胃部大出血。当医生给他家属发出病危通知、嘱其安排后事时,刘铮担心的却是没有时间完成液晶科研项目。手术刚做没几天,他竟不顾劝阻,在病床上整理资料、绘制图表、推导结论,并着手起草x线液晶影像增强器科研计划。就在病重的日子里,他坚持撰写了10多万字的科研方案,绘制了近百幅插图和有关工艺图纸。1980年在北京召开的液晶学术会议上,一位美国学者看了他的设计说明,感到十分震惊:这种设想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理论上完全可以成立,尽管要求高,难度大,但是完全可以实现。更让美国学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尖端技术的构思竟然来自恩施山区一位双耳失聪的普通技术人员。1991年,刘铮的“x线液晶影像增强系统”科研成果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专利。
刘铮离休后也没有放弃科研工作。当他看到医学放射学界没有专用技术词典时,即编写出《英日汉三文对照医用放射术语词典》。他笔耕不辍,完成了多篇有国际影响的论文。1991年,国际液晶学会学术会议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邀请他参会。1994年10月,美国一个颇有知名度的学会也向他发出了访问邀请,他却未能赴会,因肺结核恶化而与世长辞了。
刘铮一生乐于奉献,多有建树。在部队,荣立大功2次、三等功2次;转业到地方后,被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国家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技术革命先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等称号。除“文革”时期外,他年年被地区或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