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第149章 谢汉良(1/2)

第149章 谢汉良(1/2)

    邀汉良(1926-1991),又名谢九、湖北武汉人,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

    谢在孩提时代武汉沧陷时,随众流落重庆。为生活计,谢当过皮鞋学徒、后参加汉剧著名社会活动家傅兴一组织的“汉剧训练班”人汉字科”学艺、故名谢议良。抗战时期,他加入由田汉先生组织领导的“汉剧抗日宣传一队”,在重庆及周边进行抗日宣传或募捐义演活动。抗战胜利后谢回到武汉,加人武汉汉剧院并担任该院由陈伯华、吴天宝、周天栋、李罗克等汉剧名家组成的“武汉汉剧院第一演出队”队长及共青团支部书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谢执导的大型传统汉剧(云中落绣鞋)随陈伯华带队赴朝慰问志愿军演出。1961年,为支援山区文化事业、谢主动请缨来恩施,在恩施汉剧团任团长兼导演。

    谢汉良来恩施时正处于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又恰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生产自救”方针,剧团体制下放(由地方国营转为自负盈亏)。面临着极其繁重的经济压力,是顶住还是退却?对谢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和痛苦的抉择。谢并未因此却步,毅然勇敢地挑起了剧团团长重担。他深知要渡过经济难关,剧团就必须狠抓演出收入,要抓演出收人就必须有支强有力的演出队伍。当时剧团演出队伍中尚缺各个行当挑大梁的人选,同时在剧目生产与演出方式上也必须有个突破。于是,谢和他领导的一班人大胆作出决策:引进人才,引进剧目。1962年,谢先后从武汉、黄石、宜昌招聘、雇请了汉剧生、旦、净、丑等行著名演员,以及音乐、舞美等人员到恩施,使恩施汉剧团演出阵容起了质的变化,不仅行当齐全且阵容整齐、强大。其次,谢通过与汉剧院的关系,转抄整理出连台本传统戏曲剧目《薛丁山征西》18本,调动全团力量全力以赴地排练上演。该剧以其连续的剧情和特有的戏剧张力吸引着广大观众,每本连演一周,还出现了观众竞相抢购、定购、包号等空前的票房高潮。剧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也是始料不及的门庭若市的壮观场面。恩施汉剧团不仅因此渡过经济困扰的难关,也赢得了全盛的繁荣时期。剧团在恩施沐抚演出时,突降大雨,应农民要求,演员冒雨演出《秦香莲》,农民观众主动让出雨具为演出的演员遮雨。此情况被《湖北日报》以《包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