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唐仁 覃鼎(2/3)
唐大人东征一叶》诗:“致力中原在此行,忽然石上好题名。风飞甲胄身先动,星落投枪影亦惊。赞画神操晋却骨,错织奇计汉陈平。愿君早献平倭策,不负胸中百万兵。”
嘉靖三十八年秋,唐仁奉命征剿杭州城圹倭寇,在激战中不幸阵亡。三十九年夏,嘉靖皇帝命浙江巡抚为其建立忠臣祠,祠前立石柱牌坊,御赐“海上知名”四字褒之,永资纪念,并授其长子唐秉辅袭承父职。
覃鼎
覃鼎(?一1627),湖北咸丰人,咸丰唐崖覃氏十二世祖。
明天启二年(1622),覃鼎承袭父职(宣慰使),奉总兵薜,后调赴渝城(重庆),抓获起义军首领樊龙、樊虎。当年又监军道,越具软依峒主覃杰,分掌司权,征水西安邦彦,随军门王总兵,冒进大方苗族据点,全军深陷包围之中,被援兵救出。又于天启三年奉调讨伐奢崇民、奢社辉,血战一场,全军大捷。蒙总巡抚朱燮元,奏请朝廷批准,覃鼎因功升为宣抚使司,行使参将职。
覃鼎与龙潭土司安抚使田氏之女成婚后,田氏夫人(?一1630)便帮着丈夫覃鼎襄理土司政务,任印官,执掌土司内务诸事。覃鼎因时常奉朝廷征调打仗,外出期间,司务全部交田氏总理。夫人在主政期间,将司内事务治理得井井有条,“内则地方安谧,外则转输无乏”。覃鼎与田氏夫人主张对外与周边土司和睦相处,对内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田氏夫人曾借上峨嵋山烧香还愿之机,沿途考察先进农耕技术,回来后在本地推广。此举不但惠及了普通百姓,也使得土司财力日益增强。
覃鼎与田氏为政廉明,重教弘文,具有远见卓识。明万历三十七年(1610),有一博学多才悉古通今的江陵人张云松,流亡到施州卫大田(今咸丰县城一带)滴水岩隐居。覃鼎与田氏夫人知道后,即请张筹办书院,教习土民。因张教诲有方,覃田夫妇决定招其为婿。张入赘后,执教司内,培植人才,促进了汉文化在唐崖土司的传播。
覃鼎因屡立战功,被朝廷封为“大坊平西将军”,准建“帅府”,并赐“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八字镌刻在牌楼之上。覃鼎与田氏夫人遵命,大兴土木扩建了唐崖土司城。此后,经过多年扩建,至崇祯末年(1645),唐崖土司城已扩展成为坐西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