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网游动漫> 生活随想随思记>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为什么这么说?(1/2)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为什么这么说?(1/2)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为什么这么说?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从哲学和精神层面来讲,有些体验和感悟是非常个人化、内在的。就像艺术审美,当欣赏一幅画作或者一首音乐时,那种直击心灵的感受很难用言语精准地传达给别人。比如看到夕阳余晖下的壮美山川,内心可能产生一种对自然宏大的敬畏和感动,这种情绪是复杂交织的,很难用语言把其中的微妙之处完整地表述出来。



    在情感体验方面也是如此,比如深沉的爱或者极度的悲伤,这些情感的深度和质感只有自己在心里体会,别人没有亲身经历,就算描述得再详细,对方也很难完全理解那种刻骨铭心的感觉。同时,在一些宗教或灵性的修行感悟中,像突然的开悟或者内心的宁静等状态,也是只能自己用心领会,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传授。



    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这句话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体验的主观性



    ?人类的某些精神体验和感悟是高度个体化的。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不同,有着独特的认知、情感和灵感。如对艺术作品的品鉴,同样一幅抽象画,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基于个人的经历、价值观、审美等诸多因素。



    语言的局限性



    ?语言在传达复杂、微妙的精神内容时存在不足。它难以精准地表述那些深刻的情感、神秘的精神境界和瞬间的领悟。比如对于宗教中讲的“顿悟”,很难用文字完整地描述那种在一瞬间对宇宙、生命真谛的洞察。



    领悟的内在性



    ?真正深刻的领会往往是在内心深处完成的。有些智慧、灵感或情感共鸣,需要个人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去达到,外部的传授只能起辅助作用。例如,对于人生的一些哲理,人们可能听到过很多道理,但只有在亲身经历某些事情后,内心才会真正有所感悟。



    所以说要怎么做呢?



    面对这种“心会而不可口传,神通而不可语达”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