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的唯一任务就是存在只需在纸上留下一行字一个名字一模糊场景(3/4)
持续写作的习惯和肌肉记忆。
3.**利用你的科研优势进行“降维打击”:**
***“研究”你的故事/人物:**像做课题背景调查一样,为你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代/地点/行业搜集资料(即使最后只用上一点点)。这能增加你的信心和素材库。
***结构化思维辅助:**不追求完美结构图,但可以快速画个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或用bullet points列几条关键情节转折点。**仅作为脚手架,不要让它限制灵感。**
***“实验”心态:**把写作当作实验。尝试不同的开头,写几个人物的不同版本片段。告诉自己:“这只是个草稿/尝试,看看效果如何。”允许“失败”的尝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4.**从你最熟悉/最有表达欲的点切入:**
*从一个让你念念不忘的画面、一句精彩的台词、一个独特的人物原型(可能来自科研圈?)开始写。
*写一个你非常熟悉的环境(比如实验室、图书馆、某个城市角落)。
*写一段你强烈感受到的情绪(科研中的挫败感、发现的狂喜?)。
***不必从“第一章”开始写!**从中间你最有把握的场景写起。
5.**限制时间,制造“紧迫感”:**
*设置一个10-15分钟的计时器,在这段时间内疯狂书写,不停顿、不修改、不回看。时间到了就停。这有助于屏蔽批判性思维,激发原始创造力(类似“自由写作”)。
6.**区分“创作者”和“编辑者”:**
*在写作(尤其是初稿)时,戴上“创作者”的帽子,只管倾泻想法。
*在另一个专门的时间段,戴上“编辑者/科研评审”的帽子去修改、批判、优化。**绝对不要在创作的同时进行严厉的自我编辑!**
7.**转换身份认知:**
*不要总想着“我要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