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登基大典(3/4)
降人才的缺点,慢慢展现出来。
从基层升上来的官员,很不适应新的岗位,这就导致衙门的办事效率不如以往。
牛锦一从朔州被调到京都,现在的职位算得上是秘书处工作人员。
顾南夕对他的安排是,先在京都历练个一两年,开拓眼界,形成大局观,然后再下放到地方,接替崔三论的职位,成为新的朔州刺史。
同样的,还有许多百川书院第一批毕业的学子。
他们或分配到秘书处,或分配到六部各个衙门。
这样的一群人,被民间称呼为“青年干部培训班”。
在不上朝的日子里,官员们的奏折会被统一送到秘书处。
秘书处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将奏折分类。
最紧急,最重要的奏折,会率先递给顾南夕。
像一般的问安折子,则会由秘书处进行批复。
不是很重要,但需要各部拿主意的,会在请示顾南夕后,分发给内阁大臣,由他们进行实操。
说实话,这个流程有漏洞,秘书处的权力过大,一旦他们和内阁勾结,容易架空皇帝。
还是那句老话,人才紧缺,顾南夕分身乏术,不可能把大大小小的事全攥在自己的手里。
所以,只能先用秘书处做个过渡。
“今天的折子,又有许多是弹劾基层官员的。”秘书处的年轻官员忐忑道。
牛锦一翻了几本弹劾的折子,脸色渐渐沉了下去。
对方弹劾的有理有据,并非故意构陷,但这种小错,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对方之所以拿住这个小错说事,无非是因为女皇重用青年基层人员,动了某些人的蛋糕。
等顾南夕忙得差不多了,牛锦一才把折子递上去。
顾南夕翻看一圈,与其说是错处,不如说是失误,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一部分官员很快就在事后弥补了。
她把奏折放一边:“锦一,下值后,你抽空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