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办户口(2/3)
每户一本居民粮油供应证。常见的粮油证本有红色、蓝色或牛皮纸原色,印有某城市“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字样。粮油证本甚至比钱更实用,为多少农村人所诱惑和追求。一些农村的姑娘,为了吃上商品粮,不惜嫁给城里一些老弱病残。对于农村人来说,要获得红色、蓝色或牛皮纸原色的粮油证本,途经无非是“顶替父辈接班、考学分配、参军提干、伤残安排、或由赤脚干部转为国家干部”这几条路。将倩倩的户口落在他们周家庄很容易,但以后想要转移到城里,就得大费周章了。“想好了,她跟我爷爷奶奶一个户口簿。”周益民说道。1958年,我国就有户口簿了。现在农村人之所以羡慕城里户口,无非就是粮食等物资闹的。但粮食等物资对周益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所以,倩倩的户口放在城里还是农村,影响不大。至于以后的教育问题,以后多的是办法。“行,下午我就帮她搞好。”周益民想了想,继续问:“老支书,咱们村学校,有条件继续开办吗?”学校?老支书等人一愣。自从学校停了之后,他们就没有再关注了。主要是当时都在考虑温饱的事情,孩子上学的事只能先放一边。“支书,要我看,现在咱们周家庄也能勉强填饱肚子,是时候将学校办起来了。”大队长也建议。他家小孩七岁了,得考虑上学的问题。如今周益民把这问题提出来,他马上响应。“这事,还得跟志高商量才行。他家的情况,不太好,一家人靠他吃饭的。这样吧!我们一起去问问他。”老支书说道。老支书他们马上将碗里的茶水喝掉,然后起身去周志高的家。周益民连忙跟上。为了以后能在村里留条路子,他比较在意周家庄的“经营”。大家来到周志高的家,里面不能说家徒四壁,但也相差无几。路上,老支书已经把周老师家里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五个孩子,吃饭都老难了。周志高只是一名代课老师,是没有工资的,只计工分。这样的情况,其实全国很多。周益民听后,感慨不已,农村的老师真的不好当。据他所知,有些农村的教师,不仅要上好课,教好学生,还要办好夜校扫除文盲,帮农民学习好有关农牧林等方面知识,同时还要做各方面宣传工作。然而,竟然没有工资,只计工分。“大队长、支书,进来坐。咦!益民也来了呀?”周志高赶紧请大家进屋坐。不过,屋里凳子都没有几张,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