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给我打(2/3)
着没事干,到村里四处溜达。这时代,在家里是挺无聊的,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电脑。有人唠嗑就唠嗑,没人聊天的话,只能发呆。周益民想到自己还有一张收音机票。他打算改天把收音机买回来,给爷爷、奶奶解解闷。可以预见,周家庄一旦出现收音机,到时候或许会有不少闲着的老头老太太也来凑热闹,毕竟周家庄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听过收音机。收音机在当下这个时代,属于高科技产品。电视机不是没有,但那玩意别说农村,即便是城里,也没有几个人有呀!至少周益民穿越到现在,还没见过这个时代的电视机。等到七十年代,电视机虽然还是稀少,但不再是那么“神秘”了。八十年代开始,电视机才真正走进平民老百姓的家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河堤,看到热火朝天的场面。这就是眼下这个时代的浓烈气息。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这时候穷是真的穷,但人民有信仰。“十六叔!”“益民!”……看到周益民的人,纷纷打招呼。老支书朝这边走过来。“益民,玉米种子多少钱?我凑一下。”村集体的钱,不一定够,前面用得太多了。所以,有必要的话,得跟村民凑点。“给80元好了。”实际上,周益民也不清楚种子店卖多少钱,他在脑中商店买,就是这价钱,也不挣差价了。老支书沉默了几秒,感激道:“益民,谢啦!”他是清楚玉米种子行情的,先不说品种的事,那么多种子,80元买不到。玉米种子是挑出来的精品,价格自然是要比普通的玉米粒贵不少。何况,这个时间段,想要买玉米种子也不容易,更别说买那么多的。他猜测,周益民搭了人情进去。如此一来,他们更加感激周益民了。“支书,您这就不把我当本村人了。”周益民笑道。老支书无奈道:“行,不说了,不说了。”千言万谢,不如一次实实在在的回报。老支书知道怎么做的。他目光转向河床开垦出来的,悠悠说道:“这土是好土,可惜了。”不知道能种多久,上游河水一来,又只能抛弃,想到这,全村人的心都在滴血。“有什么可惜的?旱年结束后,将那些土挖上来就行了。一来是不浪费;二来还可以给河流清淤;三来,加深河道,以后能储水更多,防干旱、防洪水。一举多得!”周益民分析道。老支书脸上又呆了。这脑瓜子怎么长的?每次周益民提建议,总能提些金点子。是呀!到时候把那些土挖出来,原本就是河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