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关于荣五爷(3/5)
说话?”薛应清忽然从床上站起来,摆了摆手说:“算了算了,看你也不是成事儿的材料,我帮你一回吧。”说着,她背对着江连横,走到窗台边上,也不知道戳在那里鼓捣着什么,只听她似是自言自语般地小声嘀咕:“但是,我得跟你说明白了,我是为了那两千现大洋,跟别的没关系。你别跟我赖账,我最烦别人说得到、做不到,净骗我,死骗子,不要脸……两千现大洋,别忘了啊!”江连横环顾左右,确信屋里除他以外,没有旁人,便试探着问:“你这是……骂我呢?”“荣五爷的底细,我知道的也不多,而且也不保准——”薛应清应声转过头,像是自言自语似的,开始讲起荣五爷的消息。江连横见状,哪敢再有半句废话,立马老老实实地闭上嘴,只管洗耳恭听。“我就赶着说吧!”薛应清在江连横面前来回踱步,“这个荣五爷,有人说是旗人,有说不是旗人,这就不清楚了,但有一点,所有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是从京城来的。”“确实!他派到奉天的花舌子,张嘴就是一口京片子。”“别打岔!”薛应清横眉立目,厉声呵斥。在这转瞬之间,江连横分明从她的神态中,看到了大姑许如清的脸,心下也明白了,她到底不是空有脸蛋儿的花瓶。再说回荣五爷。江连横打探此人的消息,到底缘何困难重重?因为,在辛亥年以前,关外的线上,从来就没有这么一号人。荣五爷从未在此开山立柜,也从未真正在线上混过。他是“一夜秋风凋百树”,自己带来了人,打从关东州一落地,压根就没跑过江湖,直接便成了气候。而且,此人行事低调、隐秘,奉省线上的合字,知道他的便不多,只有接触到红药生意,才能略微有所耳闻。据传,荣五爷并非江湖中人,但也绝不是什么皇亲贵戚。此人似乎挺有学识,精通东洋话,是最早那批留洋生,自费东渡,学成归来。是真是假,犹未可知。可以确定的是,荣五爷发迹,是在庚子年,也就是太后西狩,“八国来朝”的那一年,就算不是那年,也是那年前后的一段时间。有风闻说,他在那一年,结识了两个贵人。荣五,自此成了荣五爷。在辛亥年来到关东州以前,此人就已经相当了得,这地方又是东洋租界,他更是混得风生水起。薛应清站定脚步,接着说:“至少从我听说的来看,荣五爷从一开始,就不在线上混,他后来跟咱们合字扯上关系,只是因为他这门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