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码头骚乱(2/5)
院布局。火并?不,江连横没这种打算。他虽然未必比张小林有钱,却也身价不菲,不远万里跑来沪上玩命,这事无论怎么看都有点彪。但梁子已经结下了,这口恶气不出不行,否则容易影响身心健康。江连横拎得清主次,眼下只有一个念头——先办公事,再了私怨。不过,如果能一举两得,那当然是最好的结果。…………时值晌午,租界外滩。黄浦江两岸喧嚣热闹,货轮的汽笛声震耳欲聋。放眼望去,但见千帆林立,百舸争流,果真是远东第一大港,仿佛连江水也跟着沸腾了起来。江连横三人先到法租界码头,随后沿江岸朝南,奔着老城厢的方向,一路走马观花,不疾不徐。这些年来,江连横早已熟悉了密探的路数。消息最灵通的地方,无外乎两处:一处是爷们儿最多的码头,一处是娘们儿最多的娼馆。三人经过商议,当即决定:白天看看黄浦江码头,打探风声;晚上逛逛沪上大世界,体察民情。码头有大有小,功能也各不相同。除了铁皮火轮外,更多的是木质货船,乌篷船、小舢板、联排竹筏,各式各样,满载货物而来。岸边大大小小的货栈、仓库、商铺,一眼望不到尽头。成千上万的码头工人,皮肤晒成了焦糖色,身穿坎肩,扛着货物来来往往。数不尽的小商小贩混迹其中,扯开嗓门儿,大声叫卖。沪上报童的叫卖声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他们往往连带着价钱和内容一起喊:“两个铜钿要看到粤汉铁路大罢工啦!”“三个铜钿要看到证券交易所经营状况啦!”临近华界,也就是十六铺码头附近,江连横兴起买了一份《外滩新闻报》。说是新闻报,实际更像是份娱乐报。版面上没有任何国内外的社会要闻,内容多半是黄浦江各个码头的轮渡时间表、百货公司的促销活动、风月场所的宣传广告、以及沪上名流的桃色绯闻。本地人懒得看,外地人倒是可以借此快速了解十里洋场的风物概况。江连横恰好走累了,于是就在岸边找了家露天茶肆,打算喝点茶水看看报,稍稍休整片刻。未曾想,他刚一坐下来,身后便传来一阵咿咿呀呀的哼唱声。扭脸一看,却见不远处有个二十来岁的挨个儿寸头,手里拿把三弦儿,一边拨弄一边鬼哭狼嚎。他唱的不是地方小曲儿,而是报纸上的新闻,跟北方说野书的一样,把这事儿当成是糊口的生意来做。码头工人认字儿的极少,说野书、念报纸、唱新闻,确实算得上是份能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