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137章 老朱的选择,交友险露馅(2/5)

第137章 老朱的选择,交友险露馅(2/5)

、判案等内容,便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高考及公务员考试综合体了。

    不论是刘宽,还是老朱,都明白改革很难一步到位。

    倒不是说有什么阻碍——在老朱掌控朝廷的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改革阻碍都不会太大,即便有,也会被老朱以铁腕粉碎。

    令改革难以一步到位的是改革后未知的变化。

    刘宽虽是后世之人,知晓后世制度,却不能往明初生搬硬套——明初之国情毕竟与后世国情不同,将后世某个成熟制度直接搬过来,未必就是好事。

    就好像早先刘宽与老朱谈论的“重农抑商”之事。

    农业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大国首重之事,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重商具体该怎么重,能照搬后世改革的种种政策吗?显然是不能的。

    科举之改革,准确说应该是人才选拔制度之改革,亦是如此。

    此番老朱重开科举,做出的种种举措看似大刀阔斧,可实际上于人才选拔制度改革而言,不过是投石问路而已···

    当刘宽回忆当初与老朱讨论科举改革的事时,月升楼二层大堂中又传出一阵异样的喧哗声,令他回过神来。

    一个声音清朗的士子大声道:“这几位兄台莫要在此抱怨科举新政了!”

    “我方才从府学一位教授那里得知,当今圣上已下旨,要为各地官学再配备一套公用书籍,主要便包括科举改革后乡试、会试将考到的那些数、史、法三家经典著作。”

    “诸位可以算算,而今大明有多少官学,每座官学都配备这么一套书籍,得花费朝廷多少钱财!”

    “诸位再摸着良心想一想,自洪武二年圣上推广官学以来,建立了多少官学,让多少原本读不上书的人能读书习字。”

    “而今诸位不思圣上恩德,反而因科举政策上的些许不利,便怨言涛涛,乃至诽谤君上,可有良心?多年的圣贤书又读到哪里去了?!”

    这人说完,二楼大堂及隔间皆一时安静。

    刘宽听到这一番逆流之言,却忍不住暗暗叫好。

    他当即走出了隔间,扫向大堂各处。

    便见许多茶客或面露惊讶,或若有所思,或神色惭愧,皆看向楼梯口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