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47章 讲个笑话:圣君乾隆【求追订】(2/5)

第347章 讲个笑话:圣君乾隆【求追订】(2/5)

又能光明正大地帮助皇帝大肆敛财供他享乐。”

    “简直就是‘一箭三雕’、‘秦始皇摸电线——赢麻了’!”

    老朱、朱标看着大贪官想出“议罪银”这种腐败制度,本来都一脸寒意,没想竟看到了“赢麻了”这种伪歇后语。

    也亏得皇宫在一年前就装了电线电灯,让他们明白摸电线触电是什么意思,不然还未必能理解这个伪歇后语。

    视频继续。

    “皇帝尝到了点头,于是命你完善议罪银制度。你深知,一个完善的腐败性制度,需要解决‘哪里来’、‘怎么做’、‘到哪去’这三个问题。”

    “议罪银从哪里来?答案是从督抚等封疆大吏,以及盐政、税收、织造、河运这种容易捞油水的官员身上搜刮。”

    “你心里明白,根本上是让这些大官从小官、百姓身上搜刮···”

    “此时的王朝就像海洋,皇帝吃大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两脚农具。”

    “那怎么搜刮呢?第一步,皇帝给官员下密旨,令其自行请罪、恕罪,表示你们可以编理由送钱了。”

    “第二步,官员开始胡说八道,说自己犯了失职、治家不严等不痛不痒的错误,请陛下允许自己缴纳一定数额的议罪银。”

    “官员们担心真的罪名暴露,编造的罪名往往很轻微,甚至轻微到离谱。”

    “乾隆四十八年,河南巡抚何裕成自称‘沾污香灰’,请罚银两万两。”

    “沾污香灰要赎罪、审理案件太多要赎罪,审理不完也要赎罪,进门迈左脚要赎罪,迈右脚还是要赎罪···”

    “官员在胡说八道,皇帝知道官员在胡说八道,但他们就是很默契地共同分赃。这就叫做朝廷版‘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官员的议罪银该缴纳到哪里?国库?开什么玩笑,当然是送进皇帝个人的钱袋子‘以充国用’。”

    “做完这些,你还得操控史官将各地官员自拟赎罪的记录删去,确保皇帝爱民如滓的圣君形象没有被玷污···”

    爱民如滓?

    看到这个被更改的成语,朱檀等人有点绷不住,想笑。可看了眼满脸寒意的老朱,到底忍住了没笑出来。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