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71章 竟怪朝廷政策太好了?亩产千斤!【求追订】(2/5)

第371章 竟怪朝廷政策太好了?亩产千斤!【求追订】(2/5)

如一日地做,急不得。”

    刘宽道:“大明如今仍是地多人少,只要水利工程搞好,基本不用担心遭遇大面积饥荒。”

    “确实如此。”朱标笑了笑,“咱们有的是时间。”

    次日。

    刘宽继续跟着朱标下乡。

    因为事先通知过,今日上至朱标、刘宽,下至亲军士卒,都在外面穿着便服。

    当然,朱标随行亲军三千多人,哪怕跟在身边的只有几百骑手,别人也看出不能招惹。

    朱标先去视察了一片山地上的红薯试验田,然后便来到了不远处的一座村庄。

    “此村名为葛家屲,据说宋朝之前就存在了。此村田地中只有三四分水田,剩下的都是旱地。”

    “当地官府本想将他们迁徙到别处,但村民不愿意,村中也没有符合朝廷迁徙政策的大户,迁徙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朱标显然事先做了功课,来到村外时,便给刘宽介绍了葛家屲的情况。

    说到最后,他笑着道:“因为红薯试验田都附近,官府便将此村作为推广红薯种植的试点村庄之一。”

    刘宽听了不禁问:“为何不在此村同时推广玉米种植?”

    朱标道,“一则该村旱地有限;二则,让村民们学会种植一种新作物已经很难,若想让他们短时间内学会种植两种新作物,只怕会弄巧成拙。”

    “所以,今年直隶红薯、玉米的推广种植大多是分开的。当然,若是农户主动请求种植两种新作物,地方农官也会教授。”

    刘宽点了点头。

    心想,基层工作真不容易,若不接触,很容易想当然,办不成事,甚至是把好事办成坏事。

    朱标以太子之尊,能够深入乡间地头,了解到这些情况,着实难得。

    再往前走一段,还没进村,刘宽便瞧见一个绿袍小官带着几个吏员、十来个巡警,在一块山地上跟好几十个村民对峙,争吵着什么。

    朱标当即示意众人下马,只带刘宽等随员和数十名侍卫过去——他这些个侍卫各个都是能以一当十的“大内高手”,内着精良软甲,配上真正的百炼钢刀,外加一对精良短铳。

    这个实力,别说对面的几十个村民,就是来上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