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377章 专精儒学国子监,建言革新卫所制【求追订】(2/5)

第377章 专精儒学国子监,建言革新卫所制【求追订】(2/5)

‘太学’吧。”

    太学听着要比国子监、国子学高档多了,足见朱元璋心里对儒学还是很重视的,毕竟儒学确实有利于维护皇权统治。

    李叔正作为此时殿内唯一儒家“代表”,闻言自是不胜欢喜,赞道:“陛下圣明!”

    随后,朱元璋让李叔正退下,却把刘宽留在了殿内。

    “咱准备在地方各卫建立卫武学,在京师建立京卫武学,从卫所招生,专门培养将官,你认为如何?”

    刘宽听朱元璋询问军队方面的事,立马重视起来——他穿越七八年来,朱元璋虽询问了后世军队的一些事,却很少让他给军队建设提意见。

    沉吟了一番后,刘宽道:“陛下所说的这套卫武学体系,微臣记忆中似乎原大明历史上便有,但后来又废止了。”

    “在微臣看来,卫所军制本就容易导致军队阶层固化,即便只有中低级将职世袭,也很容易形成将门势力。”

    “在大明历史上,北疆便形成了不少将门势力,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

    “一个是在万历年间养着女真诸部,意图‘养虏自重’,结果却养出努尔哈赤及建州女真的辽东李家,以李成梁、李如松等为代表。”

    “另一个,便是在建州女真崛起后,借着大明不断向辽西投入钱粮而崛起壮大的祖、吴两家,代表人物便是后来放满清入关的吴三桂——其娘家便是祖家。”

    “这些将门势力不仅垄断了军中大部分将职,让卫所底层士卒没有了晋升之路,更迅速演变成地主。”

    “他们用各种手段兼并底层卫所兵的田地,又将他们变成佃农,乃至自家奴仆——在后世看来,大明中后期的卫所军士卒要比失地农民更可怜。”

    “农民失地,还可以前往别处谋生,然而卫所士卒即便失去土地,也无法离开,因为会成为逃兵被逮捕,只能给将官们当佃农、奴仆。”

    “所以,历史上永乐朝后,也即是宣德时期,大明卫所军战斗力便在卫所制的腐败中急速下降——我想这大约宣德时期大明对外武功难振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到了嘉靖朝,为了解决北虏南倭的边患,大明便逐渐以募兵为主了。”

    “至于大明后期,卫所军更是与农奴无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