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王上加白?!燕王问国策【求追订】(4/5)
问题。
这么说吧,印度那些土邦、王国乃至德里苏丹国,在他眼里没一个是真正能打的。
真正让朱棣烦恼的是,如何才能让他的燕国长治久安,而又不至于被印度文化同化——朱棣很担心,几百年后燕国会变成印度那些国家一样,面对入侵者只能叉开双腿去迎接。
建立燕国后,朱棣听取了道衍及陈瑛、覃珩、方宾、刘隽等文臣的建议后,采取改造印度婆罗门教等级制度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他将燕国统治下的人分为四个等级,最高一级是王室,规定燕国王室天生拥有统治权,由大明朝廷授予,神圣不可侵犯。
再次是贵族。
首先是随他到印度建藩的文臣、武将以及所有迁徙来的原大明百姓;其次则是极少数因立下大功,被他提拔为官员的土人(当地人)。
第三阶层则是普通国民,主要是主动归顺燕国的土人,以及被迫归顺后不曾叛乱一次的土人。
第四阶层则是贱民,主要包括俘虏及曾跟随过叛乱势力的土人。
这个等级相较于原来的婆罗门教等级,已经宽泛了很多。
除此外,朱棣还规定,贱民若是能学会汉话,并立下一定功劳,就能晋升为国民。而国民在会汉话、能书写汉字的基础上,再立下大功,就能成为贵族。
听到这里,刘宽忍不住笑道,“燕王殿下施行的这一套,跟目前大明施行的制度也没有太大区别嘛。”
“当然是有的。”朱棣严肃摇头,“在燕国,贵族如果对国民犯罪,自动减罪一等;反过来,如果国民对贵族犯罪,则自动加罪一等。”
“同样的,贱民对国民犯罪,加罪一等;贱民若是对贵族犯罪,加罪三等。反过来,贵族若对贱民犯罪,自动减罪三等。”
刘宽听了并不是很意外,淡淡道:“这似乎和蒙元那一套有点像。”
朱棣道:“事实上,若按照当地的婆罗门教等级制度,上面两等,对下面的两等几乎可以生杀予夺。俺这个虽然像蒙元,却已经比他们之前的制度改善很多了。”
“现在俺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燕国这一套是按新标准划分等级,让不少原来的婆罗门、刹帝利成为了国民甚至贱民;而少数贱民则因为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