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技术转移(2/3)
备,只是国内正被封锁,缺少买家。上电十四厂的人根本没卖过,出于对外部势力的警惕心,拒绝售卖尖端设备,想靠提供成品电路板收订单。其实还是很聪明,很负责的方案,只是不容置疑的口气,有一些自大。梁漫平不是“机电系统”的人,职位再高,在采购设备上都只能协调。干外事线的人,在国外权力大,在国内地方上的影响力便飞速下降,不靠协调干不成事。可高级别的好处,就在于触角多,解决方案多,上电十四厂买不到,直奔清华研究所下订单。论成本其实还有所下降,职位的含权量,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二日,上午。清华研究所的人,便乘飞机来到广城,马不停蹄的进入酒店,展开订单谈判。光刻机技术确实敏感,但红顶商人,能帮国家卖货,仲能找国家买货!尹照棠政治是过关的,发展忠和电子,颇受到上头关注。深城的吴总有帮忙使力,技术转移到港岛冇问题,剩下的是价格问题。清华派的代表奸滑无比,一口价五十万美金一台咬死,寸步不让。尹照棠都怀疑是否漏了底牌,最后把订购数提高到三台,一百五十万美金的成交额,价格都没半点优惠。当天中午,谈判停止,晚上继续磋商,清华代表释放善意,提出优惠条款:“每台设备,研究所可配三名技术人员,前往港岛负责调试和研究工作。”尹照棠端起茶杯,饮下口热茶,徐徐道:“技术人员可以办理港岛永居吗?”代表道:“法律不设限制,具体看他们个人意愿,但如果有人返回国内工作读书,清华也会继续派遣,一台设备三个人,是最低配置。”尹照棠抽着雪茄,目光审视着清华代表。代表借喝水的动作,回避目光,掩饰心虚。调试设备是其次,收集数据,学习国外技术,带回国内才是真!他都懒得拆穿清华研究所的小心思,但能白嫖几个高新人才,跟国内最高学府达成早期合作,也算双方共赢。去找美国,日本买光刻机,也会配相关人员,还要支付高薪。因为,尖端设备的研究需要大量数据,并且每一台设备的流向都要明确。以防设备落入竞争国家手中,甚至会留有后门。尹照棠表示同意后,补充道:“研究人员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出关入港,工厂有很多设备还得进口。要是被国外查出来,有些设备可能会被扣下。”清华代表面色欣喜:“没问题。”梁漫平也道:“放心吧,你的顾虑,我们都会解决。”如果不配合国外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