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江湖已无路(2/5)
育。”廖志鸿满脸喜色:“多谢了,阿棠。”这些都是政绩,影响着他在廖氏内的地位,也影响着廖氏在乡议局的地位。支持工厂发展是在种发财树呀,工厂的修建,将由新界的建筑公司承包,招募的工人会新界优先,衣食住行,消费娱乐,全部留在新界。何况,卖地本来就是挣钱的,不涨价,只是不挣绝。最好的生意,是一起发财的生意。廖氏盘踞当地数百年,英才众多,深谙发展的门道。左手抽着雪茄,缓缓吐气,提起一件事:“廖生,工厂最迟两个月后,就会投入生产,预计需要招募一千多名工人。”“人手方面,需要加紧一点。”廖志鸿蹙眉道:“这么快投产啊?”尹照棠道:“市场上杂七杂八的货不少,早一点上市,更容易打响招牌。”廖志鸿点头:“我争取。”一千多名工人,只是一条生产线,包括运输,组装,技术,包装,销售等,工厂人数过百,还要配行政,保洁,厨师。人数过千,相应的配套班子都要扩大,还得得有宿管,安保。关键的技术工人,主要在厂内抽调,工程师只能靠挖,或者到港岛进行校招,以年时间培养。对外招募都是流水线工人,和配套人员,前者称为“普工”,后者称为“杂工”,往上可晋升“熟工”,“组长”,“车间主管”等。普工的晋升流程跟“技工”是隔开的,除非普工学习技术,转为技工,否则绝不可能升职为技工的上级。因为技工的领导叫作“工长”,工资跟工程师相当,是蓝领骨干,厂长直属的中层管理。第二天上午,忠合电子招工的广告,便贴满上水围的大街小巷。普工起薪三千,杂工两千到两千五,技工起薪四千港币,还承诺包两餐,加班费1.5倍时薪。待遇十分优厚,已比肩港岛低级公职人员,并超过市区服务业的工薪。并且广告上把上升渠道,写的清清楚楚,甚至有全额赞助工人考大学的条款。在一个地区制造业,工业健康的情况下,工人薪水追平公职人员,其实是一个常态,蓝领甚至应高过公职人员,当地经济才称得上发达。港英秉持高薪养廉政策,其实是吸食民血,喂养公职人员。普通港人,考不上公职,做不了律师,医生。最好的出路,是加入做金融业,做销售,或者加入船队,跑船运货,连一个做工人的机会冇。现在有一个好的工厂,愿意进厂的乡民,数以千计。还有巡游车,挂着招人大字报,播着喇叭,在整个新界巡游。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