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143章 香菱学字(1/4)

第143章 香菱学字(1/4)

    “沧州旧患荒灾苦,今幸田海两片白。”秋后的沧州城中,百姓们口口相传着这一句诗,是连小儿也能诵,如同歌谣一般。论起出处,已经是无从考据了。冬日临近,百姓也并未对粮食感到担忧,便是还没分到田地的农户,经过这半载的做工,也赚足了银两过冬。而他们口中传唱的“两片白”,说的是南皮县外五万亩的棉花田和滨海之地一望无垠的盐田,二者在丰收时皆是白色。如今的沧州城内虽然没种出能养活全城人的粮食,但在安京侯的治下,也算是丰收的一年,有这么多可以换取粮食的货物,总也是让百姓有些底气的。至于如何将棉和盐换成同样白花花的银子,那便是安京侯的事了。百姓对侯爷是感恩戴德,更是相信,这一年的努力不会白费,定然都会有销路。当下,岳凌在班房中翻阅着文书,统筹着八县秋收的情况。在岳凌的带动下,不只是南皮抢着种下了棉花,还有其余几县,盛夏之中兴修水利,水渠,开垦荒田,在夏日过后抢着播种了一茬大白菜,眼看着再过个二十几日也该收获了。沧州城所种下的这些作物,都是岳凌为了销路畅通,有心挑选来的。首先,沧州产盐,便可用盐作腌菜,将白菜制成酸菜。东北极寒之地,重油重盐,冬季又无菜可吃,这腌菜恰恰弥补了不足。正好,从盐到菜,沧州都能一并供应了,再有保暖的棉花制棉衣,可以说是专门为北方的百姓所打造的。为了关外之地的安定,朝堂也大力扶持,甚至免了三年的赋税。但关外并不是贫瘠之地,这银子留下了,自该有人来填补市场,岳凌寻的就是这个机会。不单单是为了赚取银子,还有更重要的一项,便是关外有矿产。打开了关外的销路,而后能换回粮食或者矿产,再反哺沧州,这是岳凌勾勒出来的蓝图。现在沧州连炭火都供应不上,除了田地,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这也是入冬之后的一个大问题。“香菱,又是你来送信了?”班房之中,岳凌望着下方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含笑问着。香菱着了一身碧色五彩花纹的对襟比甲,内衬着月白圆领袄子,下摆同色的长裙,翩翩跹跹,甚是可爱。香菱本是要小紫鹃两岁,如今看也脱了小姑娘的稚气,比起初见时,似是又出落的愈发标致了。听岳凌来问话,香菱先前福了一礼。虽然相处过许多次了,但碍于身份有别,香菱还是拘谨许多。檀口微张,香菱应道:“侯爷交代的事情,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