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其他类型> 文豪1983> 第47章 单行本发行的两周(三)(3/3)

第47章 单行本发行的两周(三)(3/3)

一场誓师会,全杂志社都做好了战斗准备。4号,新一期《人民文学》上连载了《大撒把》的部分内容。王濛再次为该文写了评价:“我打算对《人民文学》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于是我问有哪些作家有希望走向国际,写一个名字来。杂志内部因此进行了不记名投票,我自己来唱票。”“当时,前十票有六票是同一个人,我感到十分吃惊,我抬头向大家确认,大家都望着我发笑……”“您所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作家,所撰写的这样的作品。”《人民文学》是真正的文学期刊老大,每期狂卖上百万册,地位无可动摇。它对于余切的介绍引发了对单行本的进一步追捧。新的三十万册于一周后发行,这是首印后的头一次加印,然而从一线的反馈来看,它竟然远远不够!当时,单位用公款大量购买图书都必须有“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批条,因此以新华书店为主的国营书店定了一个钱数额度,超过了,就得掏出批条来,向上面再申请,调配纸浆来进行印刷。同时,一线的书店营业员根据经验和以往的销售记录填写订货数量,各个书店填写的数字汇总到京所,京所反馈到出版社,一般会填的保守,因为卖不出去营业单位要自己承担损失。这是两条能决定书籍印刷数量的标准!于是常常有作者唉声叹气:我著作的印数是由拿着条子,把钱放在裤裆的中年男人决定的,如果还有谁能来决定,新华书店柜台里面那个梳两条小辫的姑娘也可以决定。三十万册发行后,很多外地的单位闻讯到燕京来采购图书,点名要《大撒把》这一本书,这些外地人在内裤上缝个口袋,装上钱,交款时当场解开裤子掏钱。“《大撒把》,五千册,这是条子。”“没了。”“怎么能没呢?昨天上的新,我今天来的,那可是三十万册。”“同志,昨天下午就没了,您方便的话等着吧,把钱塞回裤裆,在燕京住几天,等下一轮加印。”(本章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