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东风压倒西风》(4/6)
放到纪录片里面给大众的。比如,余切好像和宫雪有些亲密?比如,有些余切的牌友,不太能提名字?木青说:“这些只能让后人来评判了,只能作为我们的拍摄资料。”“也许以后研究员写论文用得着。”没有人觉得余切在做一些过于出格的事情,因为他身上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无法用现成的案例去套用。他的出现,可能会重新定义一次价值观。余切现在回美国受到了读者极大的欢迎。曾经他主要是受华人读者的欢迎,因为他代表大家都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这种形象在黄种人当中比较少见;从哥伦比亚回来后,他走得更远了。现在连白人也喜欢这个作家,用《纽约时报》上一位评论者的话说:“美国有很多作家宣称自己是海明威的继承人,他(指余切)没有这么说,但他已经是。”的确,又支持红色,又上过战场,杀过敌人——哪一个所谓的继承人能有这么硬核?海明威要活在了现在,该说“我乃余切继承人”。在哈珀组织的作家沙龙中,余切也很受欢迎。《2666》是一个炫技之作,本身故事性不强,厉害的是几乎用到了所有写作手法;而余切在现实中的经历,弥补了这个故事的不足,这是本难得能出圈的文艺。从全美各地赶来的本土作家中,有一个叫“莫马迪”的印第安裔作家对余切格外热情。摄制组拍摄到,莫马迪先生在波士顿大学见到余切后,狠狠的拥抱了他。莫马迪和马识途的年纪差不多大,长得居然也有点像马识途,如果他自己不说英文的话,他简直就是个中国老头。所以余切对这个人也特别热情。莫马迪是个倒霉蛋,年轻时作为印第安人被狠狠整,老了之后族人被杀得差不多了,又被作为族群文化多样性,被“像珍稀动物那样”圈养起来。这个老头子道:“余先生,我多希望你是一个美国人,这样在我走之后,我们印第安人就不会迷失方向。你的文字能让我们团结起来,你是天然的意见领袖。”余切安慰他:“印第安人会诞生自己的作家的。”这个老头摇头道:“难,难……”余切说:“我相信你将来会看到很多印第安作家的,只要印第安人看我的书,我就会和印第安人站在一起。”莫马迪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余切并非全知全能,莫马迪这个人对他来说太陌生了,他私下里找人问“这个莫马迪到底是谁?”有人告诉他:“莫马迪是印第安人现在的精神领袖,他就是印第安人的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