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国舅> 第175章 师徒父子(3/4)

第175章 师徒父子(3/4)

交给阅卷官等人去评价吧。欧阳贞现在算是有些自信了,本来就是解元,而且还是江西的解元,自然对于中进士有些信心。虽然现在步入仕途可能晚了点,但是也有可以厚积薄发啊。他在元朝的时候就当过官,只不过对于时局不满就辞官了。“忠信所以进德也,天施地生,其益无方。“欧阳贞看了看试题,再看看马寻的背影,”《易经》本是我所长,只是我那学生黄子澄更是青出于蓝。”欧阳贞在感慨完之后就想着要写一篇投其所好的文章,忠信、仁德等,陛下又是以孝顺、仁善闻名的国舅为主考官,用意很明显啊!马寻这个主考官的任务还是比较简单,晒晒太阳、巡视一下考场,这也就足够了。学子们还需要继续留在贡院,吃住等都是在这里解决,等到考试结束才能出去,但是马寻到点就可以回家。刚回到家马寻就觉得有些惊喜,“小婿拜见泰山。”不当官的刘伯温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笑着说道,“用不着如此多礼,都是自家人。”“礼多人不怪。”马寻就笑着说道,“再说了,真要是不行礼,那就显得太没有礼数了。”刘伯温有些欣慰的看着马寻说道,“我本是不愿子女和勋贵走的太近,更别说外戚了。现如今你和姝宁恩爱,又有了子嗣,我心里头反倒是放心了。”马寻就客气说道,“倒是我和姝宁逢年过节的也不能去拜访您老人家,还请海涵。”看着眼前的这个女婿,刘伯温确实觉得非常满意,也觉得挑不出来这么好的女婿了。身为权贵全然没有倨傲、跋扈的作风,品行出色的在大明勋贵之中几乎是另类。以前还觉得除了医术之外,可能也就是看了几本书、才学不够。只不过在路上的时候就听到了那首《临江仙》,刘伯温那叫一个开心和得意,他本身的文学造诣就是非常出色。到了正堂,刘伯温笑着问道,“这一次春闱,你觉得怎么样?”“难说。”马寻就实话实说,“此前去国子学那边摸了底,国子学的那些学子才学有些不够。要是外地的学子没有些惊才绝艳的,我大明第一次春闱就那样了。”野有遗贤,这看似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想要找到一些栋梁之材绝非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刘伯温对此倒是不太意外,“国子学好多人都是求学求了一半就委以重任,才学不够也正常。”还真的就是这么回事,大明缺官了首先就是从国子学选人,这已经不只是揠苗助长了,几乎就是提前透支了大明的一些官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