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51章 刘备:李相完人,临书依依,不胜眷念。(2/8)

第251章 刘备:李相完人,临书依依,不胜眷念。(2/8)

动战争。就跟历史上的关羽在荆州一样,可以不通知刘备,直接就对曹魏发起进攻。所以当刘备看到李翊这封信时,还比较诧异。暗想李先生平日已经十分劳累了,刘备为了帮他提高行政效率。可以说是赋予了老李极高的独裁权。在假节的情况下,李翊想去幽州进行实地考察,根本不需要向老刘请示。而当看到李翊书信的后半段时,老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李翊又想进一步改革官职,而且改的还挺大,以至于不得不请示刘备。后半段写的是:“臣察幽州土沃民悍,宜设布政使一职。”“专理钱粮、刑名,与州牧分权而治。”“昔武帝置十三州刺史,以六条问事。”“今王宜仿其意,使牧管军、使司治民。”“则尾大不掉之患可除矣。”原来李翊想要新设一个官职——布政使。专门管理钱粮、刑名、农事等。重点是与州牧分治,地位平起平坐。说白来,收回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简单办法是什么?当然是直接分化地方官的权力了。我们都知道,原本汉朝的地方官,也就是省一把手。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刺史。但刺史最开始是只有监察权的,是在后来慢慢有了执政权。这样一来,刺史的权力其实已经相当大了。按理说监察权、执政权、军权这三个最重要的权力,不应该被同时掌握的。可到了中平末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兼之张举、张纯等乱贼愈发猖獗,汉室宗亲刘焉率先请求设立州牧并自请为了益州牧。州牧比之刺史,又多了一个军权。试想,一个地方长官,同时拥有监察权、军权、执政权。这和土皇帝有什么区别?倘若他想造反,中央除了直接发兵征剿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制裁他。可汉朝廷当时内忧外患,只能选择放权给地方,让他们大权在握。虽然这使得地方叛乱被很快给镇压了下去,可也直接导致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因为大伙儿没有了约束,在地方上的权力太大了。所以李翊希望刘备能够设立一个新的职位布政使,先分化州牧的执政权。而李翊也非常适时地,选择了此时权力分散的幽州。你像其他州郡,蛋糕其实已经分得差不多了。你敢在这时候,去分化那里的权力,就是动人家的蛋糕。这种吃力不讨好还得罪人的事儿,李翊可不想此时去做。而幽州此时的地方权力分散,基本是豪强说了算。拿这里做试验田,可以说是再好不过。为了做表率,李翊还专门提出,由徐庶来当冀州的布政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