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61章 关羽三观受击,不想人情世故有这么多学问(2/10)

第261章 关羽三观受击,不想人情世故有这么多学问(2/10)

窃惟云长功高,然持勇矜威,渐失人和。”“昔在广陵,已与东吴生隙;今至淮南,复激我将士。”“若长此以往,恐北有曹操之患,内有将帅之隙,岂不危哉?”“登忝居征南,而云长以监军自专,事无大小,咸决于羽。”“此非轻登,实轻齐王之命也。”“明公总领百揆,当使威德并施。”“愿公稍抑云长之势,以安淮南将士之心。”“如此,则上下和衷,大业可期。”“秋深露重,惟冀珍摄。”“建安十年九月,登再拜。”书末又有蝇头小字一行:——“昔在徐州,公与吾共扶齐王。”“今河北势成,岂容青州人尽占风流?”最后这行字,墨色略异,显为后添。李翊背着手,眉宇间一川不平,长叹道:“云长有勇略,乃当世帅才。”“然其刚而自矜,轻而少虑。”“不善处理与属下关系,有此之祸,皆在吾意料之中。”关羽虽然同情底层人民,与下层士兵混得不错。但中层军官与高层军官,大多都不喜欢他。就是因为关羽太过威严清白,不会照顾属下情绪。为人处事不够圆滑。江湖与职场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甄宓沉吟良久,又望一眼帛书,对李翊启唇说道:“……关将军性刚而傲,不恤下情,此诚有其过。”“然观陈征南此书,亦非尽善。”甄宓胆大心细,在李翊面前,也没有什么不敢说的。她一眼看出陈登这信有拱火的意思。“其言甘宁之罪则轻描淡写,述云长之过则浓墨重彩,此避重就轻之术也。”“不请齐王裁断,而欲请丞相出面斡旋此事,其意甚明——”“若征南将军与丞相同声相应,则威权几可凌驾王命矣。”“妾愚以为,此事关涉非小,丞相宜三思而后行。”甄宓言罢,徐收书信,目含深意。指出陈登这封信上来便攀交情,而且有意想把李翊往他的阵营里拉。毕竟征南将军与丞相同时出面,其造成的政治影响,即便是齐王都得掂量掂量。尤其此事针对的还是齐王手足兄弟,甄宓劝谏李翊不要参与此事。不如明哲保身,静观其变。李翊察觉出甄宓的话外之意,便问:“卿所言似另有深意?”“观君平日多读史书,卿有何良言教我?”甄宓乃从书架上取出《汉书》一卷,徐徐翻开。纤手一指霍光传,意味深长地念道:“孝宣之立,光有定策之功,然卒至族灭者,岂非威权太盛故?”“今丞相之位,颇类当年。”“愿丞相三思……”言尽于此,戛然而止。李翊沉吟半晌,旋即展颜笑道:“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