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历史军事>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97章 吾辈鱼水,岂在簿牍之间?(3/8)

第297章 吾辈鱼水,岂在簿牍之间?(3/8)

到西蜀了。作为曹魏伟大复兴计划中的一环,司马懿并没有摆烂。他一到魏郡以后,便开始整顿这里的吏治与军备。使得原本被放弃的魏郡,重新爆发了生机。但这还不够,经过司马懿的粗略估算。虽然魏郡富庶,可由于曹操将资源大多带走,且不打算给予魏郡更多的支持。一旦李翊倾河北之兵来攻,那司马懿最多只能守住一到两个月时间。为此,司马懿不得不另辟蹊径,通过各种方式,来拖延李翊进攻的步伐。反正曹操交给他的任务就是拖延时间。那司马懿自然拖延的越久,任务就完成得越出色。郭淮却皱起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公所布童谣,果能间刘李乎?”“昔曹公亦尝为之,然二人金石之交未损分毫。”“今公又欲复试,只恐徒费力耳。”当年曹操赠李翊当归,被李翊回赠独活一事,至今都是魏国上下缄口不能提及的事情。一提这事儿,曹操便折了面子。为此,曹操还专门做了一首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此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思。司马懿抚城堞而笑:“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也。”“权势之道,非情谊可为之。”“昔魏公行间时,李翊不过白身竖子。”“换言之,当年李翊宛若如新枝,仰刘备而活,今已亭亭如盖矣。”说着,一指城外的河北疆域。“纵非懿设谋,其‘金满仓’岂非事实耶?”“刘备信否无关宏旨,但使三军知此真相足矣。”复又折枯枝喻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虽金兰之契,安能违权力制衡之理?”“吾不过将米中沙砾挑出,置于光下。”“纵刘备佯装不见,齐国中人,总会有人吃不下这掺沙饭的。”话落,司马懿唇角勾起一抹浅笑。郭淮点了点头,抚掌慨叹道:“此乃堂堂阳谋!”“府君之见,着实高明。”“淮深表敬佩!”司马懿一脸自信地说道:“伯济便看着罢,我闻刘备王驾已至河北。”“或许正是听到吾之歌谣,才专程前来验探。”“以吾观之,不出一月,河北人事必有调动。”“河北政权愈是不稳,吾等在魏地则便愈发稳固,此非善事乎?”这下不止郭淮,连周围的守城将士,都纷纷向他拱手,表示敬佩。郭淮忍不住问道:“君对魏公如此忠义,然魏公却不肯信任足下。”“然府君仍愿为之尽忠竭力,何也?”本来,这种政治敏感的话题,郭淮不应该直接问出来的。但由于两人共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