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都市言情>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28章 同一类的东西(2/7)

第128章 同一类的东西(2/7)

色跃然纸上。

    林思成仔细数了数,至少喧染了七层。

    退后再看,整画隐隐透光:留白处云雾流动,江心处浪波暗涌,既有云翻,亦有浪卷,匆匆一眼,却如咫尺万里。

    后世,名家称马远为“马一角”,马麟为“马小景”,意为“一角小景,即见天涯”之意。

    所以,只看画工与笔力,这幅画还真就像是马鳞之作?

    琢磨了一下,林思成又举起放大镜,看那几方印:一为《玉池生》,一为《马麟》,一为《马氏家藏》。

    刻工精致,深浅如一,唯有一点:太新,三方印都是一模一样的新。

    中间还有两方,一方《甲东南》,一方《上湖高人》,应该是鉴藏印。但林思成回忆了一下,没什么印象。

    不过只看极有意境的画风,极为独特的画工,林思成还是觉得,这幅画像是马麟真迹。

    看林思成的眼睛越来越亮亮,叶安宁声音极低:“感觉,太新!”

    “是很新!”林思成想了想,“但只看画工,你跟着师母在字画馆,应该见过类似的画作吧?”

    叶安宁顿了一下,点点头。

    故宫之中,马远马麟父子的画作均有收藏,如马远的《踏歌图》、《山径春行图》,马麟的《层迭冰绡图》和《静听松风图》等。

    回忆那两幅画,与眼前这两幅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后两幅中的“小景写意”的构图方式、“劈皴细触”笔工,与眼前这幅如出一辄。

    但还是那句话,太新……不,可以这么说:就没一处不新的地方。

    一是绢,虽然呈浅黄色,但这是画绢用黄蘖、橡碗子等植物料染过后,本身就应该呈现的色度。

    如果存放八九百年,真丝必然老化,绢色已经暗黄,彻底失去光泽度,绝不会是眼前这种“新的发亮”的视觉光感。

    二是墨:凡水墨喧染,丘陵间,树根下的暗角必为浓墨,近于纯黑。但放八九百年,墨色必然变淡,趋于“灰中泛黑”的颜色。但这一幅,却依旧纯黑。

    三是印,新买的印泥是什么样,这幅画上面的印就是什么样,比她包包里的口红还红。

    另外还有装裱:绢绫、画轴、背纸……反正没有一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