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东园温明(3/8)
,老人扯了扯他的胳膊:“你要不信,就跟额去看一看,见了东西就知道了……”
林思成想了一下,又点点头。
老人眉开眼笑,在前面带路,三个人紧随其后。
就巷子里的第二家,一幢砖砌的小二楼,一个三十多岁,稍有些胖的女人在院子里晒豇豆。
刚进院子,老人扣上了铁门,女人怔了一下,站了起来。
“进屋,先进屋,我去拿东西……翠琴,沏茶!”
女人连忙应着,把三人请进屋里,将烧好水,老人抱着一口陶罐进了屋。
林思成瞄了瞄,眼皮微微一跳:汉陶?
乍一看,又脏又旧,还歪头扯耳,但就凭罐身上那几道简单的漆纹就能断定,这是从汉代官墓中挖出来的。
存世量极多,价值不高,也就百儿八十。但如果较真,挖的人三年起步。
然后,老人斜着罐子,“哗啦”一声,倒出满满一罐铜钱,铺满了一地。
林思成又瞄了瞄,怔愣的一下,又看着老人。
老人还挺热情:“娃子,你看我干啥,挑啊?不贵,一枚一百!”
林思成又扫了一眼:地上没三百枚铜钱也差不多了,但真的还不到五分之一。
极杂,极乱,西汉的币型几乎全有。关键的是,仿的还极真?
而且价格也不低:两汉五铢存世量极多,即便是西汉五铢,普通的也就五六十,品相好的才百八十。
而地上这些,真的极少不说,品相也就一般。
这是老人看他年轻,想当肥羊宰。
但来都来了?
林思成叹了口气,大致一扫,一枚一枚的往外挑。
每挑一枚,婆媳二人的眼皮就一跳。
真的是早些年男人没进去的时候从村里收的。假的是儿子这些年陆陆续续从外面倒腾回来的,基本真二假八。
真的都做了记号,极细微,婆媳俩自然能认得出来,外人却很少能认得出来。所以就是靠这个,这些年硬是养活了婆媳俩和三个孙子。
五六年了,罐子里的真钱基本没见少。
但这会儿倒好,这年轻人一挑一枚真的,一挑一枚真的?
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