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都市言情>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62章 逼着让人使绝招(1/6)

第162章 逼着让人使绝招(1/6)

    女人捏着手机,指节微微发白。另一支手托着额头,指尖无意识的点着脑门。

    一下又一下。

    赵破烂!

    为什么他能请赵破烂出山?

    别看这个外号很难听,但在倒斗行,这是与于大海,高振岗,杨彬齐名的人物。

    也就私底下喊喊,如果是当面,大老板见了也得拱拱手,喊声赵把头。

    如果换成他家那位老太太,大老板得弯下腰,喊声孃孃。

    敬的不是年龄,而是传承、手艺,辈份,以及钱。

    五十年代,因为成份不好吃不饱,赵修能的爷爷和老爹就开始滤坑:专下别人盗过的二遍墓,不碰整器不翻匣(棺材),不碰粽子不过方(尸体)。

    只翻残器,带出来后补好了卖。之后被判,一个八年,一个五年。

    出来后不久,老头去世,一家子消停了二十年。八十年代初,赵修能和他爹又重操旧业。但干了没两年,又被抓了。

    好在父子俩还是只滤二遍坑,不搞破坏,只捡破烂。老子全扛了下来,被判了两年。

    第三年,老子出来,干了没几月,赵修能又进去,判了一年。

    就这样,老子进去儿子出来,儿子出来老子又进去。一直到九十年代初,老子去世,他老娘接班。

    正好已过了风口,干这行的越来越多,老太太转变思路:只收不盗。

    也不收整器,只收破烂,收回来补好后,也只当残器卖。但别人买走后当什么卖,那就不知道了。

    赵破烂的外号,就是那时候叫出来的。

    但老太太的手艺极高,名气越来越大,专门来找他们修东西、买散头货的也越来越多。

    自然而然的,赵破烂就成了赵扒头(专事修复的扒散头),又慢慢的叫成了赵把头。

    反正陕甘晋这三省,干倒斗、贩文物的鲜有没求过这娘俩补东西的。比如于大海,比如杨彬。特别是杨彬,断断续续,在老太太那里当了四年学徒。

    之后名声传了出去,不少外省的土夫子带着残器慕名而来,渐渐的蔓延到南方沿海。

    老太太手腕也极高,遇到三灾两难,比如男人被打了靶,留下孤儿寡母活不下去的,也会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